考试
2021-08-13 08:50:52

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

题目描述

【题目】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

材料一 1920年,苏俄广大农民对余粮收集制的不满,逐渐演变为普遍的骚乱和暴动。即使没有暴动的地区,农民也给各级苏维埃政权写了大量申诉信和请求书,其中许多信直接写给列宁。1920年底,列宁开始酝酿调整经济政策。他阅读了许多来信,亲自接见各地的农民代表,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呼声。

﹣﹣摘编自周尚文等《苏联兴亡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出1920年苏俄面临的主要问题。列宁采取了什么政策解决苏俄所面临的问题?

材料二 1926年,苏联的农业生产水平恢复到一战前的92%.一战前,每个农村居民的税款总数为10.4卢布,而1923年为4卢布,1924年为3.1卢布。1925年,农民出售粮食获得了2.7亿卢布,1926年已经是4.7亿卢布。

﹣﹣摘编自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2)依据材料二,说出列宁的改革取得了哪些效果?

材料三

序号

内容

 

 

 

A

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大约10000美元,我国则为300美元。当时有一篇文章指出,我国在世界经济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在扩大,如果不努力向前,有被“开除球籍”的可能。

﹣﹣摘编自吴敬琏《中国改革三部曲》

 

 

B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我国的改革开放由这次全会揭开了序幕。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C

1984年,国庆35周年庆典游行彩车打出的标语。

 

 

 

D

1978年的深圳(左)和21 世纪的深圳(右)

 

(3)请给材料三概括一个主题。从四则材料中任选两则(写字母序号),分别说明他们与主题之间的联系。

材料四

(4)依据材料四,概括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

(5)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比较20世纪20年代的苏俄改革与中国改革开放有哪些共同之处。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解析

(1)根据材料“苏俄广大农民对余粮收集制的不满,逐渐演变为普遍的骚乱和暴动。即使没有暴动的地区,农民也给各级苏维埃政权写了大量申诉信和请求书,其中许多信直接写给列宁。”可知1920年苏俄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对余粮收集制的不满;农民的骚乱和暴动。为了扭转这一形势,列宁颁布了新经济政策。(2)根据材料“1926年,苏联的农业生产水平恢复到一战前的92%.一战前,每个农村居民的税款总数为10.4卢布,而1923年为4卢布,1924年为3.1卢布。1925年,农民出售粮食获得了2.7亿卢布,1926年已经是4.7亿卢布。”可知列宁的改革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使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增加了农民的收入。(3)根据材料A可以得出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的时候经济洛后。材料B可以得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根据材料C得出我国农业方面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根据材料D得出了我国实行了对外开放。由此可知探究的主题是改革开放。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可知A体现了改革开放的背景和原因;B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标志这改革开放的开始;C是人民群众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认同,体现了农村改革的成果;D想对外开放会深圳的变化,属于对外开放的成就。(4)根据材料“1978-2017年中国经济发展状况”提供的数据可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提高了,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城乡居民收入增加了,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成绩显著,进出口总额增多了。(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20年代的苏俄改革与中国改革开放国家都面临困难,都对农业进行了调整,都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改革要符合国情,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关注人民生活。

(1)对余粮收集制的不满;农民的骚乱和暴动。新经济政策。(2)农业生产恢复,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3)改革开放。A体现了改革开放的背景和原因;B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标志这改革开放的开始;C是人民群众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认同,体现了农村改革的成果;D想对外开放会深圳的变化,属于对外开放的成就。(4)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成绩显著。(5)国家都面临困难,都对农业进行了调整,都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改革要符合国情,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关注人民生活。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