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14:13:13

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阅读下列材料

题目描述

【题目】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梨洲(黄宗羲号梨洲)有一部怪书,从今日青年眼光看去,虽象平平奇奇,但三百年前——卢梭《民约论》出世前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

——梁启超,1897年

材料二:卢梭认为“立法权力是属于人民的,而且只能属于人民。”“行政权力的受任者绝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他还认为,如果暴君践踏法律,奴役臣民,人民就有权利以革命的行动来恢复自己的权利,使不平等转变为更高级的社会契约的平等。

——章士嵘编《西方思想史》

(1)指出材料一所涉“怪书”的书名,结合所学分析梁启超评价它为“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卢梭思想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比较卢梭的思想主张与明末清初思想家的本质区别。

 

答案解析

(1)书名可根据“黄宗羲”判断为《明夷待访录》;原因结合黄宗羲思想的内容与影响进行作答即可。(2)根据“立法权力是属于人民的,而且只能属于人民”可得出主权在民,根据“行政权力的受任者绝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可得出社会契约;本质区别结合明末清初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与卢梭的思想主张进行对比即可。

(1)书名:《明夷待访录》。原因:《明夷待访录》批判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和君臣平等,提出废除“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等思想主张。该书的进步思想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2)主要内容:主权在民,社会契约。本质区别:卢梭的思想主张属于资产阶级思想,主张变革政治制度,实行资本主义民主政治;明末清初思想家属于封建社会末期带有民主色彩的民本思想,反对君主专制,不具备近代的民权意识。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