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综合探究:“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既是关系国计民生和

题目描述

【题目】综合探究:“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既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也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注重完善粮食应急储备体系,确保粮食市场供应。最大限度地减少紧急状态时期的粮食安全风险,是政府的职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俄农业总产值在1925年至1926年度约为97.46亿战前卢布,而1913年到1914年度为102.25亿战 前卢布。1925年谷物生产达到45亿普特,超过了战前的平均收获量,战前最后10年全国的平均收获量约为40亿普特。1921年至1922年度苏联的粮食采购量是3814.07万公担,而1925年至1926年度就增加133%以上……

――《苏维埃经济的发展》

请回答:

(1)1925年谷物产量提高主要得益于苏俄实行的什么政策?它在农业方面有何表现?对当时苏俄的社会发展有何重要影响?

材料二  ……到大萧条时期,农业问题雪上加霜,农民的不满情绪越来越严重。1933年5月12日,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农业调整法》。该法案采取的主要策略是“限额耕种”,农户自愿与政府签订市场协议,凡是根据政府“按户分配耕地面积计划”,“自愿”减少耕地、限制产量的农户都可以得到政府的津贴。

――《历史教学》中学版2011年第7期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政府在大萧条时期采取了什么措施来稳定农产品价格?有何特点。

材料三  1954年,政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自1955年开始我国粮食部首次发行全国粮票,国家对粮食及粮食制品定人定量、计划供应。20世纪90年代初,使用了近40年的粮票终于结束了它的特殊身份和流通历程。这不仅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更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粮票最终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政府在农村推行的什么措施?材料中“-个时代的结束”是指什么时代?

 

答案解析

(1)新经济政策;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或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支配);农业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2)措施:缩减农业产量,政府以优惠贷款补偿农民的损失(或削减农业,政府补贴)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大包干,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计划经济时代

(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1921年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新经济政策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农业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2)第一问依据材料所给信息:“自愿”减少耕地、限制产量,结合所学可知,美国经济危机时期缩减农业产量,政府以优惠贷款补偿农民的损失;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933年罗斯福新政,对工业和农业、银行加强调控管理,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使美国平稳度过了危机。(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了改革开放,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建国之初我国物质匮乏,是计划经济时代。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