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阅读沈括的《孟母戒子》,完成小题。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沈括的《孟母戒子》,完成小题。

  孟子少时,诵(1),其母方织。孟子辍然(2)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愃 (3)也 ,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4)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愃 矣。

(注释) (1)[诵]背诵。(2)[辍然]突然停止的样子。(3)[愃 ]xuān,遗忘。(4)[戒]警告。

【1】(1)解释加点的词的含义。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下车引

其母引刀裂其织

孟子少时

(2)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

A呼而问之   B以此戒之   C下车引之   D自是之后

【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两处。

其  母  引  刀  裂  其  织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其母知其愃 也 ,呼而问之:“何为中止?”

(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案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第(1)题中“期”意思是“约定”。第(2)题D项“之”补足音节,无意义,其它三项“之”都是“代词”。独悬D。【2本题考查学生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这句话意思是“他的母亲拿起刀割断了织布”,根据意思划分节奏即可。【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愃:遗忘;俄而:不久;欣然:高兴的样子。【4本题是文言文阅读中的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阅读的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解答这类试题,一是首先读懂文章,弄懂文章的主题、内容和情感等,以此作基础;二是要清楚回答的范围,明确题目的要求;三是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四是要善于延伸、善于归纳总结。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归纳,一是孟子的角度,即:做事要一心一意,才能有所收获;一是孟母的角度,即:母亲要严格要求,善于教育孩子。选自《韩诗外传》  作者:韩婴  年代:西汉参考译文:孟子年少的时候,有一次他正在背诵诗文,他的母亲在一旁织布。孟子(受她的影响)突然停止,过了一会儿便继续背诵下去。(发现这种情况)孟母知道他是因为分心而遗忘了书中的内容,(于是)把他叫来问道:“为什么要在中间停顿?”孟子回答说:“书中有些地方忘记了,后来又记起来了。”(这时)孟母拿起刀割断了织布,用这来告诫孟子学习不能半途而废。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