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2 06:12:15

【二十世纪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二十世纪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期间,英法两国曾从中国招募14万华工,驰援欧洲战场。英法两国招募华工是为了支援他们的后方,为了更好地抵抗德军。美国参战后也得到了华工的支援。除华工之外,还有南非、印度、越南等地的工人到法国去。不过,它们都属于英、法的殖民地,而中国不是。

中国的参战并非段祺瑞政府一时的冲动。中国参战是有一个社会思想基础存在的,这就是自1895年至1914年期间出现的民族危机意识。1915年,中国政府提出了以工代兵计划,梁士诒是此项计划的创始人。他认为可以利用欧洲战争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为国争光。

不幸的是,这段历史在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中几乎都被遗忘殆尽。世人对华工参战历史的遗忘正好说明了人类的历史记忆从来都是选择性的。相关国家从一开始就有意地遮蔽这段历史。英国陆军部有意压制媒体对此事的报道,他们担心英国工会组织会起来抗议。中国政府出于维护中立国地位的需要,也不得不低调处理华工参战问题。中国不希望德国方面知道中国在实施“以工代兵”战略。当然,由于华工大都是文盲,他们未能留下参战经历的丰富文字记载。凡此种种造成了我们今天对华工参战历史的“集体失忆”。

——根据徐国琦《西线上的陌生人:华工与一战》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一战发生在欧洲为什么却被称为世界大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华工参加一战的历史被遗忘的原因。

 

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1)据材料“除华工之外,还有南非、印度、越南等地的工人到法国去”得出南非、印度、越南等殖民地以及中国直接派工人参加了一战。联系一战的史实,得出美、日等国在欧洲以及在欧洲以外地区与德国展开了殖民地争夺,结合世界近代史的史实,得出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开展殖民扩张,世界大部分地区成为欧洲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2)据材料“相关国家从一开始就有意地遮蔽这段历史”得出战胜国有意淡化中国的一战贡献,据材料“英国陆军部有意压制媒体对此事的报道,他们担心英国工会组织会起来抗议”得出英国为避免工会组织的谴责有意掩盖,据材料“中国政府出于维护中立国地位的需要,也不得不低调处理华工参战问题”得出北洋政府想维持表面上中立国的形象,据材料“由于华工大都是文盲,他们未能留下参战经历的丰富文字记载”得出华工大都是文盲,缺少文献记载。

(1)原因: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开展殖民扩张,世界大部分地区成为欧洲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一战发生在欧洲,但美、日等国在欧洲以及在欧洲以外地区与德国展开了殖民地争夺;南非、印度、越南等殖民地以及中国直接派工人参加了一战。(第一点3分,其他两点各2分,共7分)(2)原因:英国为避免工会组织的谴责有意掩盖;战胜国有意淡化中国的一战贡献;北洋政府想维持表面上中立国的形象;华工大都是文盲,缺少文献记载。(每点2分,共8分)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