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加强对外交往有利于国家

题目描述

【题目】    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加强对外交往有利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国际舞台上开始有了 “中国的声音”。

(1)上述两幅图反映的历史事件中,周恩来分别提出了怎样的外交原则或方针?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 的政策。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周恩来说“你把手伸过最辽阔的海洋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从“25年没有交往”到“握手”体现了中美关系怎样的发展历程? 20世纪70 年代新中国的外交成就,除了中美关系正常化外还有哪些?

材料三: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指出: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为世界贡献更多 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 清洁美丽的世界,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阳光普照世界。

(4)依据材料四,概括说出中国为推动建设和平繁荣的世界,为世界发展提出的“中国方案”的具体内容。

答案解析

(1)图一: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图二: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2)由敌对到缓和(或由对抗到关系开始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建交。(答出二项即可)(3)香港回归。原因: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4)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道路;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出其 中一点即可)

(1)据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国际舞台上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可知,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形成“万隆精神”。(2)据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 的政策。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周恩来说“你把手伸过最辽阔的海洋和我握手,25年没 有交往了,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可知,从“25年没有交往”到“握手”体现了中美关系由敌对到缓和(或由对抗到关系开始正常化)的发展历程。20世纪70 年代新中国的外交成就,除了中美关系正常化外,还有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日建交。(3)据材料三图片内容,可知1997年7月1日零点,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正式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香港回归的根本原因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4)据材料四“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指出: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为世界贡献更多 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阳光普照世界。”可知,中国为推动建设和平繁荣的世界,为世界发展提出的“中国方案”的具体内容是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道路;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