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士争凑燕。

【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臣闻古之君人

B.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三月得千里马

C.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D. 故往见郭隗先生      故不错意也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②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表现了诸葛亮有责任感、使命感,知恩图报等高贵品质。

B. 乙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招聘人才,不仅仅要放下架子,更要有诚心,要拿出实际行动。另外,涓人的进谏也启示我们:要敢于推销自我,同时还要讲究进谏的艺术。

C. 甲文主要叙述了三顾茅庐、临危受命等往事,表示了对先帝的知遇之恩的感激。

D. 乙文燕昭王求贤主要通过“卑身厚币,以招贤者”、主动以五百金买马骨、为隗筑宫而师之等事例来表现。

【4】结合两篇选文,概括刘备和燕昭王对待人才的共同之处。

答案解析

甲: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作者:诸葛亮  年代:三国乙:选自《战国策》  作者:刘向  年代:西汉参考译文:甲: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乙:燕眧王收拾了残破的燕国以后登上王位,他礼贤下士,用丰厚的聘礼来招纳贤才,想要依靠他们来报齐国破燕杀父之仇。为此他去见郭隗先生,郭隗先生说道:“我听说古时有一位国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可是三年也没有买到。宫中有个近侍对他说道:‘请您让我去买吧。国君就派他去了。三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了千里马,可惜马已经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金买了那匹马的尸骨,回来向国君复命。国君大怒道:‘我要的是活马,哪里用得着死马,而且花费了五百金?’这个近侍胸有成竹地对君主说:‘买死马尚且肯花五百金,更何况活马呢?天下人一定都以为大王您擅长买马,千里马很快就会有人送了。’于是不到一年,数匹千里马就到手了。大王如果真的要招纳有才能的人,那就从(敬重)我开始,我尚且被重用,何况是超过我的人呢?他们怎么会以离燕国很远(而不来投奔您呢) ?”于是昭王为郭隗专门建造房屋,并拜他为师。消息传开,乐毅从魏国赶来,邹衍从齐国而来,剧辛也从赵国来了,人才争先恐后集聚燕国。【1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B项第一个“三”是“三次”的意思,第二个是“几个”的意思。A:的。C:通“又”。D:所以。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