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13 01:54:33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发展与胜利。

题目描述

【题目】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发展与胜利。 

材料一:1919年上半年开始的爱国运动,是一场急风暴雨式的群众斗争。在严重民族危机的刺激下,这个运动迅速的席卷全国,从大城市一直扩展到中小城市以至偏僻乡镇。6月3日,大批北京学生被捕的消息传来,上海许多工厂的产业工人宣布罢工,各地工人纷起响应。吴玉章回忆这次爱国运动时说:“这是真正激动人心的一页,从前我们搞革命虽然也看到过一些群众运动的场面,但是从来没有看到过这种席卷全国的雄壮浩大的声势。”运动之后,一些先进分子转向更深层次的探索,开始信仰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中国先进思想界的主流。这是一条全新的道路。

——摘编自《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近代中国受尽列强的欺凌和宰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夜,中国人民解放军所到达的地方,驻扎在中国领土上的外国军队被迫完全撤走。先后收回北京、上海等地被列强占有的地产权。中国的海关管理权完全回到中国人的手里,并禁止外轮在中国内河航行。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土地上的各种特权,被一一取消。

变化1

     

在过去,劳动人民处于社会最底层,毫无政治权利可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这种状况,中国各阶层的人民,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民主权利,能够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管理国家事务。

变化2

     

近代中国是一盘散沙的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已解放的广大地区实现前所未有的统一,在全国范围内可以通盘筹划,密切协作,一致行动。

变化3

     

 

(1)写出材料一中爱国运动的名称________;材料一中“严重民族危机”是指________。   

(2)依据材料一回答,为什么说这是一条全新的道路?   

(3)说出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名称。根据两幅地图并结合所学,说出中国和俄国的革命道路的不同点。   

(4)依据材料三中的图片,说说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所作出的贡献。

(5)依据材料四,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变化,(在表格内填写变化1和变化2)并综合以上四则材料谈谈促成这些变化的因素。

答案解析

(1)由所学和材料一“1919年上半年”可知,材料一中的爱国运动指的是五四运动。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学生走上街头,举行集会、抗议等活动,五四运动爆发,因此材料一中“严重民族危机”是指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2)由所学和材料一中“运动之后,一些先进分子转向更深层次的探索,开始信仰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中国先进思想界的主流。这是一条全新的道路”可知,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中国先进思想界的主流,因此是一条全新的道路。(3)由所学和材料二中“冬宫”可知,图一反映的是俄国十月革命;由两幅地图可以看出,中国和俄国的革命道路的不同点是,俄国走的是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中国走的是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4)由所学和材料三中的图片可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所作出的贡献有:九一八事变后,领导东北抗日联军抗战;西安事变后,促成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敌后战场英勇作战。(5)由材料“近代中国受尽列强的欺凌和宰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夜,中国人民解放军所到达的地方,驻扎在中国领土上的外国军队被迫完全撤走。先后收回北京、上海等地被列强占有的地产权。中国的海关管理权完全回到中国人的手里,并禁止外轮在中国内河航行。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土地上的各种特权,被一一取消”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变化,1是主权独立;由“在过去,劳动人民处于社会最底层,毫无政治权利可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这种状况,中国各阶层的人民,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民主权利,能够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管理国家事务。”可以看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变化,2是人民当家作主。由“近代中国是一盘散沙的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已解放的广大地区实现前所未有的统一,在全国范围内可以通盘筹划,密切协作,一致行动”可看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变化,3是国家统一。促成这些变化的因素是,中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

(1)五四运动;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2)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中国先进思想界的主流,因此是一条全新的道路。(3)俄国十月革命;不同点:俄国走的是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中国走的是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4)九一八事变后,领导东北抗日联军抗战;促成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敌后战场英勇作战。(5)主权独立|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统一|因素:中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