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12 23:56:56

报刊是历史的档案,不仅记录了时代的变迁,而且影响了社会发展进

题目描述

【题目】报刊是历史的档案,不仅记录了时代的变迁,而且影响了社会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8年8月,《万国公报》发表以广学会名义撰写的《速兴新学条例》,提出了多项发展教育的主张。如主张派遣留学生。又如,主张每一府所在地和市镇各设学塾、书院,专以西文西学教人。

——摘编自黄新宪《 <万国公报>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材料二 东北自沦陷后,《申报》报道了大量东北义勇军的战斗情况,对他们的战斗成果热情宣扬。1936年底,《申报》对傅作义及其所部对击溃日伪军的行动进行了连续报道,大大鼓舞了中国军民的士气。随着卢沟桥的枪声响起,《申报》对抗战予以更多的关注和报道。

——摘编自盘霄远《开展全面爆发后<申报>对时局报道态度的研究》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万国公报》对教育的关注与当时中国正在进行的哪场变革相呼应?这场变革对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北的沦陷始于什么事件?“卢沟桥的枪声响起”是在哪一年?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图一的“会议”确定的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和伟大决策各是什么?图二以“小岗”为代表的中国农村经济飞速发展,这主要得益于国家在农村推行的什么改革措施?在带领人民奔向“小康”的道路上“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逐渐形成了什么理论?

答案解析

(1)由“1898年8月,《万国公报》发表以广学会名义撰写的《速兴新学条例》,提出了多项发展教育的主张。”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变革是戊戌变法。《万国公报》是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报刊,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2)由“东北自沦陷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陷。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卢沟桥,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爆发,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3)根据图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最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改革开放过程中,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1)戊戌变法(百日维新);思想启蒙(2)九一八事变 ;1937年(3)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