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阅读

题目描述

【题目】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仕女往往  夜游吃茶于彼。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二宋朝海外贸易图

材料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1)据材料一,指出北宋京城 “茶坊”的经营有何特点?

(2)观察材料二地图,列举当时闻名世界的一大商港。海外贸易最远到达何处?朝廷设立什么机构加以管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商品经济繁荣的政策因素。

答案解析

(1)特点:茶坊的经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2)广州(或明州、泉州);非洲;市舶司。(3)说明: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到南宋完成;宋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东南地区。(4)宋朝采取奖励通商的政策(或开明的商业政策)。

(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中的“茶坊每五更点灯”可知:宋代不像唐朝,茶坊的经营已经冲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夜间也开张。(2)根据所学和图片可知:当时广州、明州、泉州都是大商港,对外贸易频繁。海上丝绸之路可以到达非洲东海岸。宋代设立市舶司来经营管理对外贸易。(3)根据所学和材料“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可知:从唐代中期开始,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到南宋完成;宋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东南地区。(4)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宋代设立市舶司来经营管理对外贸易,可见,宋朝采取奖励通商的政策(或开明的商业政策)。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