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15:12:45

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固:顽固

B.使六国各爱其人    使:让

C.戍卒叫,函谷举    举:攻占

D.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递:传递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君子博学而日已参省乎已

C.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月出于东山之上

D.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木受绳则直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第二段的议论则透过历代封建王朝改朝换代的表面现象,直斥其压迫人民、掠夺人民的最高统治者。眼光更深远,将一千年前的“史实”与一千年后的“现实”联系起来,生发成一条规律。

C.作者写《阿房赋》,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讽喻朝政。但写阿房宫被焚时说“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里又流露出作者对秦朝的怜悯之情。

D.作者借秦王朝灭亡玄事,写秦朝覆灭的原因,又以六国衰亡为铺垫。“六国”因不爱其民而“毕”其统治,秦国如吸取教训,“复爱六国之人”,那么就不会迅速灭亡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意指今人不要步秦人之后尘。

【4】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答案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出“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B项,“使六国各爱其人”的意思是“假使六国各自爱护它的人民”,所以“使”的意思是“假使”。故选B。【2本题考查考生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能力。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常用的文言文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A项,之:结构助词,的/之:动词,到,往;B项,而:连词,表转折/而:连词,表递进;C项,于:介词,比/于:介词;从;D项,则:连词,那么、就/则:连词,那么、就。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这里又流露出作者对秦朝的怜悯之情”错,这里的“可怜”应解释为“可惜”,体现的是作者的不安与忧愤之情。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判断句,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并不是秦国;“族”,名词作动词,族灭;“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判断句,灭亡秦国的是秦国自己,并不是天下的人。(2)中的“使”,假如;“爱”,爱惜;“递”,传递,顺着次序传下去;“递三世”,传递到第三代;“万世”,万代;“族灭”,杀灭全宗族的人,这里指秦朝彻底覆灭;“谁得而族灭也”,谁能将它灭亡呢。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可叹呀!一个人的意愿,也就是千万人的意愿啊。秦皇喜欢繁华奢侈,人民也顾念他们自己的家。为什么掠取珍宝时连一锱一铢都搜刮干净,耗费起珍宝来竟像对待泥沙一样?秦皇如此奢侈浪费,)致使承担栋梁的柱子,比田地里的农夫还多;架在梁上的椽子,比织机上的女工还多;梁柱上的钉头光彩耀目,比粮仓里的粟粒还多;瓦楞长短不一,比全身的丝缕还多;或直或横的栏杆,比九州的城郭还多;管弦的声音嘈杂,比市民的言语还多。使天下的人民,口里不敢说,心里却敢愤怒;(可是)失尽人心的秦始皇的思想,一天天更加骄傲顽固。(结果)戍边的陈涉、吴广一声呼喊,函谷关被攻下,楚项羽放一把火,可惜(华丽的阿房宫)化为了一片焦土。唉!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啊。族灭秦王朝的,是秦王朝自己,不是天下的人啊。可叹呀!假使六国各自爱护它的人民,就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来抵抗秦国。假使秦王朝又爱护六国的人民,那就顺次传到三世还可以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族灭它呢?秦王朝灭亡得太迅速)秦人还没工夫哀悼自己,可是后人哀悼他;如果后人哀悼他却不把他作为镜子来吸取教训,也只会使更后的人又来哀悼这后人啊。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