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制度变革篇)

题目描述

【题目】(制度变革篇)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二  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宴会上对群臣说:“如今全国面临困境,战事不断,只因有诸侯的存在。”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关于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说:“春秋是准备,战国是实验,秦汉是完成,之后的唐宋元明清,是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材料四  北魏孝文帝决意改变北方习俗,他向群臣宣布:“从此以后在官方活动上禁止使用鲜卑语,全部通用汉话。30岁以上的官员旧习难改,可以慢慢改变;30岁以下的官员。刻意不改的,应降职或免官。”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任能”反映的是原始社会末期首领更替的哪种制度?“天下为公”说明这一制度后来被什么新的制度取代?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始皇认为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是什么?为此,秦朝实行什么政治制度以加强地方管理?

(3)战国时期哪一次重要改革,说明这时期对于中央集权的建立是重要的实验。为确保中央对地方的管辖,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什么建议?

(4)材料四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一项措施?这次改革有何影响?

答案解析

(1)①禅让制;②世袭制。(2)根源:分封制(或分封诸侯);政治制度:郡县制。(3)改革:商鞅变法;措施:“推恩”(或“允许诸候国将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4)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国力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任能”反映的是原始社会末期首领更替的禅让制。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天下为家”说明禅让制后来被世袭制取代。(2)根据材料二的“如今全国面临困境,战事不断,只因有诸侯的存在。”可知秦始皇认为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是分封制。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秦朝废除分封制,在地方推行郡县制。(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国实行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确定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商鞅变法体现的是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说明这时期对于中央集权的建立是重要的实验。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允许诸候国将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4)根据材料四的“从此以后在官方活动上禁止使用鲜卑语,全部通用汉话。30岁以上的官员旧习难改,可以慢慢改变;30岁以下的官员。刻意不改的,应降职或免官”可知材料四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国力。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