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13:13:43

    材料一  帝(孝文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

题目描述

【题目】    材料一  帝(孝文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变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摘自昊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二  马丁路德另一个突出的贡献是于1522年将《圣经》翻译成德文,对整个德意志民族语言产生重大影响。它使基督教新教徒团结在马丁路德翻译的《圣经》的周围,而且还在被方言分开的德意志各邦地区规定了一种被所有的德意志人都运用的统一语言,增进了民族的认同感和同一感

——宋志轶《德意志文化教育的精神》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孝文帝语言改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

(2)结合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分析他翻译德文《圣经》的原因。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孝文帝和马丁路德语言改革在性质上的不同点和作用上的相似性。

答案解析

(1)特点:根据材料“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可知对三十以上的可以不改,三十以下的官员不改就降职,体现了强制性和灵活性相结合。作用:结合所学可以从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繁荣;缓和了民族矛盾,促进了民族融合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几个方面分析。(2)原因:根据材料“马丁路德另一个突出的贡献是于1522年将《圣经》翻译成德文,对整个德意志民族语言产生重大影响”结合所学可知马丁路德的目的就是宣扬“因信称义”,认为人人都可以自主阅读和理解《圣经》。不同:根据所学可知孝文帝的语言改革是封建化改革。马丁路德语言改革是为了“增进民族的认同感和同一感”为宗教改革服务的,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相似作用:根据材料可知两人的改革都推动了语言的统一,为以后国家的统一提供了条件。

(1)特点:强制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作用: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繁荣;缓和了民族矛盾,促进了民族融合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2)原因:他主张“因信称义”,尊崇《圣经》,认为人人都可以自主阅读和理解《圣经》。不同:孝文帝语言改革是封建化改革。马丁路德语言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相似作用:都推动了语言的统一,为以后国家的统一提供了条件。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