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各家对教育有着不同的主张。阅读下列材料:
题目描述
【题目】中国古代各家对教育有着不同的主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成长的时代,鲁国政乱……“陪臣执国命”成为当时各国的普遍态势。孔子认为,正是因为内心道德秩序的缺失才导致社会秩序的崩坏,要想修复礼乐秩序,必须从人心入手。因此,既然无望入朝执政扭转乾坤,那么退而育化人心也是从根本上培育社会的元气。
——闫志《历史突围:图说春秋战国》
材料二 他(韩非)理想中的境界是:“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 在董仲舒看来,老天生民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就设立君王以使民善之。因为民性不善,才有立王的必要。民得之于天的未善的性,要接受君王的教化才能变善,君王的天职就是通过教化使民性成善。
——摘编自曹影《“性三品”:董仲舒社会教化的理论根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孔子从事教育的目的。为达目的,他提出了哪些主要主张?
(2)材料二中韩非提出了什么主张?结合所学指出这一主张在当时的积极作用。
(3)据材料三指出董仲舒的基本主张。为此,汉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综合以上材料,指出古代中国教育的特点。
答案解析
(1)依据材料一“孔子认为,正是因为内心道德秩序的缺失才导致社会秩序的崩坏,要想修复礼乐秩序,必须从人心入手”可得出目的;第二小问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强调“仁”和“礼”。(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可直接得出“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家思想在当时相对其它思想派别讲具有加强的实用性,同时也推动了秦国等国变法的出现,据此得出结论。(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老天生民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就设立君王以使民善之”得出“社会教化”;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兴办学校以及加强儒学教育回答;第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目的、内容与形式等方面分析回答。
(1)目的: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孔子从事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教化民众,匡正社会秩序。主张:仁、礼。(2)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作用:稳定社会秩序,推动变法。(3)主张:社会教化。措施:设立太学和郡国学。特点:教育服务于政治、以儒学教育为主、私学和官学并存。
相关试题
1、可用于高等级道路基层的是( ) [单选题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擅自披露公司秘密。答案
(单选题)氟利昂中的含水量应控制在()以下。
自我意识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心理现象,
(多选题)根据《上海期货交易所指定交割仓库管
20.屋内照明用灯头线,采用铜芯软线时,最小
(单选题)外科急腹症最根本的治疗原则是()
1,6,20,56,144,()A:384B
1924~1927年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 运动
【填空题】 选择媒介物的原则是:媒体策划人倾
2017年6月28日,全国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
【单选题】 在脊柱的组成中,颈椎数目最多的动
手语交流更能给聋人自信。()
给B液压系统油箱加油时,在液压泵关的情况下,
在对称三相负载三角形联结中,线电流在相位上滞
()必须编制质量计划,用以控制产品的质量
装置是辛迪.雪曼的作品中所包含的艺术样式之一
研究者调查了一组大学毕业即从事有规律的工作正
越南最早的历史是用()书写的
按照珠宝质量从优至劣可分为透明、亚透明、半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