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国际关系中的大国以及具有重大或决定性影响的当权人物,应该具备

题目描述

【题目】国际关系中的大国以及具有重大或决定性影响的当权人物,应该具备一定的畏惧感和责任意识,在处理危机中保持外交理性与克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0年以后,德国国内越来越流行这样一种逻辑:预防性战争对于长期安全是必需的。……随着德国在相对力量上达到顶峰的证据日益明显,……德国领导人认为,国家想要生存,必须要进行战争,并且早打比晚打好,而这场战争应由德国率先打响。

——(美)戴尔·科普兰《大战的起源》

材料二  1929年10月,美国爆发经济大危机。长期萧条的农业部门和受到严重打击的工业企业同时强烈要求增加关税保护。1930年,美国出台了有名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对两万多种进口产品征收高额关税。……引起了国际市场的报复,各国对进口都竞相提高关税,……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国际贸易战。

——《经济危机下的贸易保护主义》

材料三  核战争对大家都是危险的,这一因素对危机局势的克制潜力超过了军事力量对比和威慑力量对比的任何计算标准。(1962年古巴问题上)肯尼迪总统宁愿做出某些让步以求达成谈判解决,也不愿利用当时的压倒优势发动一场核战争。

——(美)雷蒙德·加特霍夫《冷战史:遏制与共存备忘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力量增强的经济原因是什么?德国领导人要发动“预防性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斯穆特-霍利关税法》的实质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经济危机产生了什么影响?

(3)据材料一、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对待战争问题上,影响肯尼迪总统与德国领导人产生不同态度的因素有哪些?为什么说美国当时具备“压倒优势”?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国际危机处理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解析

(1)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领先或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德国生产力的发展。瓜分世界,夺取更多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争夺世界霸权(任答1点)。(2)贸易保护主义。加深了经济危机。(3)对核战争的忧虑,两次世界大战造成的灾难(任答1点)。二战后美国经济繁荣,是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任答1点)。(4)大国或当权人物的畏惧感和责任意识、外交理性与克制、国家实力。(任答1点)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以后,德国力量增强的经济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德国生产力的发展;德国领导人要发动“预防性战争”的根本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夺取更多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争夺世界霸权。(2)根据材料二“1930年,美国出台了有名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对两万多种进口产品征收高额关税。……引起了国际市场的报复,各国对进口都竞相提高关税,……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国际贸易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穆特-霍利关税法》的实质是贸易保护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国际贸易战,加深了经济危机。(3)根据材料一、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对待战争问题上,影响肯尼迪总统与德国领导人产生不同态度的因素,是对核战争的忧虑,两次世界大战造成的灾难;因为二战后美国经济繁荣,是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所以美国当时具备“压倒优势”。(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国际危机处理的因素有大国或当权人物的畏惧感和责任意识、外交理性与克制,以及综合国力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