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12 20:24:31

纺织业是经济的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的评价因素之一。

题目描述

【题目】纺织业是经济的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的评价因素之一。

材料一  甲同学说:黄帝的妻子嫘祖教会人们养蚕缫丝,人们就有了衣服穿。乙同学说: 那是神话故事,我国原始农耕时期,人们会搓合绳索,逐渐掌握了纺织技术。

(1)依据材料一,指出哪位同学的观点符合纺织技术起源的史实。从以下三件文物中选一项(写序号),说明这位同学的观点。

材料二

(2)关于中国古代丝织品广泛向外传播的原因有以下观点。将材料二中的史实与观点相对应。(3分。写序号,每空错选、多选不得分)

A.政府鼓励海外贸易:_____;B.丝织品工艺水平高:____;C.航海技术发达:____。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比较纺织手工工场与棉纺织工厂的异同。

材料四

创办人

时间

企业

左宗棠

1880 年

甘肃兰州织呢局

李鸿章

1889 年

上海机器织布局

张之洞

1893 年

湖北织布局

 

——整理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清末状元张謇曾说:“救国为目前之急……其根本则在实业。”他放弃高官厚禄,创立大生纱厂。1914至1921年,大生纱厂利润达1000万两以上。

——摘编自《大生纺织公司年鉴》

(4)依据材料四,分析中国近代纺织工业发展的原因。

材料五  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家改革外贸管理体制,加快引进设备、技术,加速纺织工业现代化进程。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国际贸易不断扩大,纺织企业抓住机遇,扩大纺织品出口,奠定了“纺织大国崛起”的雄厚基础。

——摘编自陈义方《纺织大国崛起历程》

(5)依据材料五,分析我国作为“纺织大国崛起”的国内、国际背景。

答案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乙同学说,“黄帝的妻子嫘祖教会人们养蚕缫丝,人们就有了衣服穿”,是神话故事,而我国原始农耕时期,人们会搓合绳索,逐渐掌握了纺织技术。所以乙同学的观点符合纺织技术起源的史实。在如图的文物②“半坡遗址出土的有编织物印痕的陶器”,是出土于半坡遗址,属于原始农耕时期,陶器底部有编织物印痕,说明已出现原始的纺织业。(2)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中国古代丝织品广泛向外传播的原因有:A.政府鼓励海外贸易;;B.丝织品工艺水平高:;.航海技术发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唐代蹙金半袖,可知是唐朝丝织品,与B关联。②宋代市舶司遗址|,可知市舶司是管理海外机构,与A关联。 ③元代急递铺令牌|,可知与快递服务相关,与材料中原因无关联项。 ④明代过洋牵星图,可知与航海技术相关,与C管理。因此填写A:②;B:①;C:④。(3)依据材料三图片信息,图1是指15世纪纺织手工工场:商人雇佣零散工人,向他们提供原料和生产工具,制成成品销往国内外,工人成为雇佣劳动者。以手工劳动为主,生产效率有限。图2是指19世纪棉纺织工厂:工厂里的工人被资本家雇佣,领取工资,他们与资本家之间的.利益是对立的。以蒸汽机为动力带动生产,生产规模大,生产效率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纺织手工工场与棉纺织工厂的不同点有手工工场是手工劳动,棉纺织工厂是机器生产;手工工场规模小,棉纺织工厂规模大;手工工场效率低,棉纺织工厂效率高。纺织手工工场与棉纺织工厂的都有雇佣劳动者,都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方式。(4)依据材料四“其根本则在实业;他放弃高官厚禄,创立大生纱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纺织工业发展的原因,一是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兴办民用企业;二是以张骞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实业救国”等。(5)依据材料五“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家改革外贸管理体制,加快引进设备、技术,加速纺织工业现代化进程。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国际贸易不断扩大,纺织企业抓住机遇,扩大纺织品出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作为“纺织大国崛起”的国内背景是“改革外贸管理体制,加快引进设备、技术,加速纺织工业现代化进程”,实行改革开放;国际背景是“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国际贸易不断扩大”,是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影响。

(1)乙同学。②,出土于半坡遗址,属于原始农耕时期,陶器底部有编织物印痕,说明已出现原始的纺织业。(2)A:②;B:①;C:④。(3)异:手工工场是手工劳动,工厂是机器生产;手工工场规模小,工厂规模大;手工工场效率低,工厂效率高。同:都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 产方式。(4)洋务运动兴办民用企业;民族资产阶级“实业救国”等。(5)国内背景:改革开放;国际背景:经济全球化。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