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大趋势下,习近平主席准确把握新
题目描述
【题目】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大趋势下,习近平主席准确把握新时期国际秩序,高屋建瓴提出“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得到有关国家的积极响应。回顾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西方的交往由来历久。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班固《汉书·张骞传》
材料二 中国丝绸从海路外传虽然开始很早,但只限于官方贸易。到宋代,除官方丝绸贸易外,民间商人向海外进行丝绸贸易的,也蓬勃发展。
——陈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材料三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处,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夺他人一分财富。
——刘志达《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然骞凿空”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此后,历代政府注重加强与西方的交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举出反映该政策的典型史实一例。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海外贸易有什么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新变化的政策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郑和与海外各国交往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重大影响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趋势。
答案解析
(1)事件:张骞通西域 对外政策:对外开放政策 典型史实:鉴真东渡或玄奘西行(2)新变化:宋代海上贸易发展起来政策原因:宋代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3)特点:和平交往、公平交易 政策:闭关政策影响: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4)趋势:从较为开放到闭关锁国
(1)第一问,依据材料一所给信息“然骞凿空”可知,它的意思是张骞出使西域,使双方都互有了解,打开了双方交流之路。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时期,为联络西域的大月氏人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派张骞出使西域,大月氏已西迁,没有完成任务;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走访了乌孙等西域许多国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商贸的发展。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了对外开放的政策,唐朝政府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不许官吏加重税收,允许他们在中国居住、做官,与中国人通婚。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途经我国新疆及中亚诸国,到天竺取经。他的经历被编成了《大唐西域记》,他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介绍到中国的人。唐玄宗时,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的僧人是鉴真。至今,日本唐招提寺内还安放着他的坐像。(2)第一问,依据材料二所给信息“到宋代,除官方丝绸贸易外,民间商人向海外进行丝绸贸易的,也蓬勃发展”可知,宋代海外贸易的新变化是民间海上贸易发展起来。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出现新变化的政策原因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宋朝成为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3)第一问,依据材料三所给信息“郑和七下西洋……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可知,郑和与海外各国交往的特点是和平交往,公平贸易;由此产生的积极影响是加强了中外友好关系,促进了中外经济交流。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时期,自给自足,物产丰富,无需对外交往;害怕沿海居民与外商往来,滋扰生事,对外实行了闭关政策。这种政策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唐朝、宋朝、明朝的对外开放政策到清朝的闭关政策,我国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发展趋势的是从较为开放到闭关锁国的过程。
相关试题
7352【标准答案】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就
我国土地制度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完成是在()
(判断题)邮路按班期性质划分为固定邮路和临时
(单选题)应用较广泛的病案号编号类型是()。
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
从权利、义务的角度看,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判断题】 承泣穴是胃经的穴位,位于瞳孔直下
【多选题】 水深测量上交资料内容包括【】(技
“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诗句体现了哪
2011年,一场关于PM2.5的讨论,牵动着
当工艺管道内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的介质密度大于空
下列财政措施中。不属于我国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方
距今约5000年左右的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典
盛装一般气体的气瓶,每三年检验一次。()
乎工纵锯锯齿的切削角应比横锯锯齿的切削角()
KJ/K是()的单位。
城镇土地使用税采用定额税率,小城市每平方米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