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17:18:58

观念的革新推动着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观念的革新推动着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为代表的宋代士大夫,尽管政治主张颇不相同,在变法运动中的态度更非一致,却都执著地致力于道义德操的完善,都追求学业境界的广大精微,都具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胆魄。其共同之处较其不同之处更多也更深刻。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於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

——陈独秀1915年9月《敬告青年》

材料三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现在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这个讨论是针对“两个凡是”的,意思是不要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当作教条。三中全会的提法,叫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邓小平文选(1975—1982)》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士大夫的共同特征,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出现这些共同特征的思想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倡导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3)分析材料三中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实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讨论在当时具有怎样的重要性。

答案解析

试题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1)宋代士大夫的共同特征根据材料概括,表现在道德、学业和责任感三方面,抓住关键词,“道义德操”、“学业境界”即注重道德和学术修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即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结合宋代儒学的时代特征分析其背景,即儒学转型,理学兴起。(2)特点的概括要紧密结合材料“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然后分析所体现的时代精神。(3)文革结束后,左倾错误仍然在党内蔓延,突出表现在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思想僵化。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大大解放了人的思想。这场讨论实际上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通过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想想路线,为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1)特征:注重道德和学术修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背景:儒学转型,理学兴起。(2)新:自主、进步、开放、进取和具有科学精神等。时代精神:民主与科学(3)实质:打破“两个凡是”的束缚,解放思想。重要性: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