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深情阐述“中国梦”

题目描述

【题目】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深情阐述“中国梦”这个充满憧憬的词汇,激起了亿万中国人的共鸣,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这种梦想将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连成一线,今天我们就一起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去探索那个时期的“中国梦”。

(一朝击碎天国梦)

材料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随着另一场梦的破碎产生的。随着近代工业革命脚步的加快,中国很快就落伍了。固步自封的封建统治者仍然沉浸在往日的辉煌所造就的梦想之中,等待着“万国来仪”。1840年广东海面的炮声,打碎了大清王朝的“天朝美梦”……

——《复兴之路》

(1)材料一中打碎了大清王朝“天朝美梦”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对中国社会性质有何影响?

(人民抗争救国梦)

材料二 

(2)面对外敌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反抗。以上两则图片分别和哪些事件有关?

(近代探索复兴梦)

材料三  “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梁启超

(3)材料三为实现“大梦唤醒”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最终失败对我们有何启示?

(主题总结)

(4)在中国近代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探索中,既有我们学习的经验,也有我们需要吸取的教训。请你说说这对我们实现中国梦有什么启示?

答案解析

(1)鸦片战争;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甲午中日战争(或黄海战役);义和团运动(3)变法维新运动(或戊戌变法、百日维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4)落后就要挨打,所以我们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国力;政策或改革的实行要符合本国的国情,实事求是;等等

(1)根据材料中的“1840年广东海面的炮声”可知,该战争指的是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关税自主权。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根据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反映的是黄海海战。1894年7月,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对话战争,历史上称为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9月,清政府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锋向前,激战中,致远舰多处中弹,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日舰躲避,同时施放鱼雷,击中致远舰,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根据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二反映的是义和团运动。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义和团逐渐由反清的秘密结社或单纯的习武团体转变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到1900年夏,义和团已经控制了京津地区。在义和团兴起的过程中,曾提出“扶清灭洋”口号。(3)根据材料三“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戊戌变法。1895年《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发动在北京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痛陈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1898年资产阶级改良派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这场运动最终失败的启示是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4)中国近代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探索,启示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所以我们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政策或改革的实行要符合本国的国情,实事求是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