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13 05:58:37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

题目描述

【题目】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指远古时期的部落)错居,接触交通……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1)依据材料一,概括华夏民族、汉族形成有什么特点?

材料二:孝文帝迁都前对大臣说“正欲卿等子孙渐染美俗,闻见广博(正是想让你们的子孙后代逐渐接受好的风俗、博见多闻)”。

﹣﹣《资治通鉴》

(2)为了达到“渐染美俗,闻见广博”的目的,孝文帝迁都到哪里?此后推行了哪些汉化措施取得哪些积极影响?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归纳魏晋南北朝以来民族交融的主要内容。

材料四:辽、西夏、北宋形势图

材料五:阿保机建国后,任用汉族知识分子为官,仿照中原地区的制度进行一些列改革,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澶渊之盟后,宋辽边界贸易兴旺。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使双方人民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元昊仿效唐 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西夏文字。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北宋与西夏达成和平协议,史称“庆历和议”。这次平等和议换得了宋夏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新京版《历史》教材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四属于“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发展模式”的哪一种模式?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举例说明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特点。

材料六: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

﹣﹣摘自中共十九大报告

(5)材料六中所列多项制度,其中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由当地民族管理地方内部事务的是哪一制度?结合所学概况这一制度的作用。

答案解析

(1)依据材料信息“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指远古时期的部落)错居,接触交通……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可知,华夏民族、汉族形成的特点是由多民族相互交流交融而形成。(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为了达到“渐染美俗,闻见广博”的目的,孝文帝迁都到洛阳。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孝文帝又进一步推行的汉化措施包括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这些措施,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3)依据材料三图片信息可知,魏晋南北朝以来民族交融的主要内容政治制度、生产方式、生活习俗、文化艺术方面的相互学习。(4)第一问依据材料四反映的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属于“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发展模式”的第二种模式,即“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于是各民族政权之间呈现相互并立之势,形成割据分裂局面。但在割据中却有不少交往,有统一的愿望、因素和趋势。”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特点是三方势均力敌,有不少交往,有统一的愿望、因素和趋势;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事例有:辽(契丹)、西夏(党项)、北宋相互并立;辽(契丹)、西夏(党项)学习汉族文化,创制文字和典章制度;宋辽和议、宋夏和议,相互进行贸易往来等。(5)依据材料信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中所列多项制度,其中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由当地民族管理地方内部事务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项制度的实施促进了各个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维护了祖国统一和安全。

(1)由多民族相互交流交融而形成。(2)洛阳;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3)交融内容主要有政治制度、生产方式、生活习俗、文化艺术方面的相互学习。(4)第二种;辽与西夏向中原政权学习;政权并立有战有和,边界贸易兴旺。(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各个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维护了祖国统一和安全。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