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外交舞台,风云变幻,谁主沉浮,实力角逐。阅读下列材料:

题目描述

【题目】外交舞台,风云变幻,谁主沉浮,实力角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42年8月,清政府议和大臣与英方代表在谈判时,英方代表态度凶恶蛮横,动辄扬言开炮攻城,威胁恫吓。清政府代表昏庸无能,一听到英军要开炮,马上接受了英方的全部要求。

材料二:在巴黎和会上,顾维钧就山东问题作了一次畅快淋漓的精彩发言。从历史、经济、文化各方面雄辩地说明了山东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阐述了中国对山东的主权,批驳了日本的无理要求,指出“中国的孔子有如西方的耶稣,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发言在代表们的掌声中结束。……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说,巴黎和会与其说引起了中国学生的争取国权运动,不如说它是近代中国人第一次对西方人说“不”的国际会议。

材料三: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7.5亿人民的参加,是不可能有稳定和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1971年尼克松的讲话

材料四: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谈判最终签订了什么条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代表提出了什么外交要求?引起了中国学生的争取国权运动是什么运动?中国人对西方人说“不”是指什么?

(3)材料三中尼克松讲话后美国采取了什么“主动行动”与中国政府接触?

(4)材料四中的“殖民地”是指哪里?能消除殖民地的痕迹得益于什么方针的推行?

(5)纵观中国近现代的外交历程,你能从中得出什么感悟?

答案解析

(1)《南京条约》(2)收回山东主权;五四运动;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3)1972年尼克松访华(4)澳门;一国两制(5)弱国无外交,要增强综合国力;综合国力决定外交(其它合理答案亦可得分)

(1)根据材料一“1842年8月,清政府议和大臣与英方代表谈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1842年8月,清政府议和大臣与英方代表谈判最终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2)根据材料二“在巴黎和会上,顾维钧就山东问题作了一次畅快淋漓的精彩发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了收回山东主权;引起了中国学生的争取国权运动是五四运动;在巴黎和会中国人对西方人说“不”是指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尼克松讲话后,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主动与中国政府接触。(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9年12月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因此“殖民地”是澳门;能消除殖民地的痕迹得益于1980年代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方针。(5)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现代的外交历程告诉我们:近代百年国困民穷,弱国无外交,备受欺凌。因此要增强综合国力;综合国力决定外交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