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13:21:37

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阅读材

题目描述

【题目】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打破贵族的垄断,在思想界呈现出“以民本思潮等为代表的私学文化”,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亮点。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主张。

材料二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2)依据材料二,黄宗羲提出了什么主张?这一主张反映出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材料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05年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

材料四  “(一)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二)……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三)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3)材料三、四分别反映了孙中山的什么理论成果?材料四与材料三的主张相比有了“质的飞跃”,这种“质地飞跃”是指什么?

材料五  “……中国人民在几十年中积累起来的一切经验,都叫我们实行人民民主专政,或曰人民民主独裁,总之是一样,就是剥夺反动派的发言权,只让人民有发言权。”

——《毛泽东选集》

(4)依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五出自毛泽东的哪篇著作?该著作产生了哪些重要的影响?

材料六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始终如一的施政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

——习近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

(5)综上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理念与先秦“民本思想”和近代“三民主义”的最大不同是什么?

答案解析

(1)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早期民本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体现在儒家的思想主张上,如孔子的德治主张、孟子的“民贵君轻”、荀子的“君舟民水”。(2)思想:由材料中的古今对比可知,黄宗羲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主张。时代特征:结合所学可从政治层面进行分析。明清时期为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封建制度逐步走向衰落。(3)理论成果:由材料“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可知,材料三讲述的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由材料四种的文献出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反映的是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质的飞跃”:由材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可知,在新三民主义理论中,孙中山明确提出了反帝的目标;由材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新三民主义理论中,孙中山明确了反对封建军阀统治的目标;由材料“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可知,在新三民主义理论中,孙中山在平均地权的基础上,提出了“节制资本”,要实现耕者有其田的目标。(4)著作:由材料“都叫我们实行人民民主专政,或曰人民民主独裁”可知,材料五出自于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论人民民主专政》撰写的背景入手分析。《论人民民主专政》是毛泽东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全国性政权即将建立的时刻写的,故文章的发表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5)最大不同:结合所学可从阶级属性的角度入手分析。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政党,它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主张:孔子“以德治民”;孟子“民贵君轻”;荀子“君舟民水”。(2)思想:黄宗羲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主张。时代特征:封建制度的衰落。(3)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质的飞跃”:明确反帝;明确反对封建军阀统治;“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4)著作:《论人民民主专政》。影响: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5)最大不同: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