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7-29 05:57:53

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并予以简要评价。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以及顾炎武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看法,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联系所学可知,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别是分封制、宗法制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从“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可以看出,西周政治的血缘关系色彩和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的特点;联系所学可知,秦朝通过郡县制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2)从材料中的“封建之失,其专在下”来看,“其专在下”是指分封制的弊端,联系所学可知是地方权势过大;从“郡县之失,其专在上”来看,“其专在上”指郡县制的弊端,联系所学可知是君主专制。从“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来看,顾炎武提出了分权思想。简要评价应当根据材料信息反映出的观点进行辩证分析。

(1)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2)地方权势过大;君主专制。提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分权思想。批判君主专制,揭露官僚腐败,具有进步性;但还不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